方法: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温、高压下合成氨基甲酸铵,经分解、吸收转化后,结晶,分离、干燥而成。
其制备方法是将经过净化的氨与二氧化碳按摩尔比2.8~4.5混合进入合成塔,塔内压力为13.8~24.6MPa,温度为180~200℃,反应物料停留时间为25~40min,得到含过剩氨和氨基甲酸铵的尿素溶液,经减压降温,将分离出氨和氨基甲酸铵后的脲液蒸发到99.5%以上,然后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。
尿素中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。1922年,在德国实现了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工业化生产。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胺,再脱水生成尿素。
尿素的施用方法有基肥、追肥、种肥或根外追肥等。作基、追肥施用时间应较铵态氮肥提早4~5天,而施用量按含氮量相应减少。尿素用作水田基肥,应在灌水前5~7天撒施后立即翻耕,施后不要过早灌水,以减少尿素的直接流失;用作追肥时先将水排至田面,保持浅水层,施肥后马上耘田,并保持2~3天不灌水。尿素作旱地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方法与各种铵态氮肥基本相似。尿素一般不直接作种肥,因施肥带尿素或氨的浓度和pH值高,会导致蛋白质变性而阻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,甚至使种子丧失发芽能力,对小粒种子危害尤大;但如将尿素先与干细土混匀后施于种子下一定深度,并盖上薄土层后播种;或将尿素侧施在距种子2.5厘米处,则对种子发芽无不良作用。一般作物的叶吸收利用尿素的速度比根快,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肥效果好,其原因是:①尿素是中性的有机态氮,不含副成分,一般浓度的喷施溶液对作物茎叶灼伤性很小。②电离度很少,分子体积也小,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叶细胞。③分子态尿素有较高的渗透和扩散速度,在透入细胞时,不易发生质壁分离现象,即使发生,也易恢复。④本身具有较强的吸湿性。因喷洒液水分蒸发而残留在叶面的固体尿素,仍能重新吸湿而溶解,吸收利用率较高。尿素作根外追肥的适宜浓度因作物种类及其生育阶段而异。一般稻、麦和禾本科牧草喷施的最适浓度为2.0%,黄瓜1.0%~1.5%,萝卜、白菜、菠菜和甘蓝为1.0%,西瓜、茄子、甘薯、马铃薯、花生和柑橘为0.4%~0.8%,桑、茶、梨、苹果和葡萄为0.5%,柿子、番茄、草莓、温室黄瓜及茄子、花卉为0.2%~0.3%。通常每隔7~10天喷一次,共2~3次。溶液用量每公顷每次750~1125千克,以喷至叶子湿润为度。喷施时间以清晨或傍晚较好。作根外追肥的尿素,其缩二脲的含量不得高于0.5%,以免伤叶。
用途:用作肥料、动物饲料、炸药、稳定剂和制脲醛树脂等的原料
是农作物肥料,用以提高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
用于分离氮的氧化物和亚硝酸及色层分析,也用作生物培养剂
农业上用作氮肥,工业上用作饲料添加剂,用于制造炸药、稳定剂和脲醛树脂等
尿素是农药生产的重要原料,可以生产杀菌剂霜脲氰、乙嘧酚,杀虫剂三唑磷、伏杀硫磷、嘧啶氧磷、杀螟腈、胺菊酯,除草剂杀草隆等。
酵母食料;胶姆糖组织改进剂。GB2760-90列为加工助剂。用于含醇饮料、明胶制品、葡萄酒、酵母发酵性焙烤制品。
尿素主要用作化肥。工业上还用作制造脲醛树酯、聚氨酯、三聚氰胺-甲醛树脂的原料,在医药、炸药、制革、浮选剂、颜料和石油产品脱蜡等方面也有广泛的作途。尿素加热至200℃时生成固态的三聚氯酸(即氰尿酸)。三聚氰酸的衍生物三氯异氰尿酸、二氯异氰酸钠、异氰尿酸三(2-羟乙酯)、异氰尿酸三(烯丙基)酯、三(3,5-二叔丁基-4-羟基苄基)异氰酸酯、异三聚氰酸三缩水甘油醚、氰尿酸三聚氰胺络合物等有许多重要应用。前两者是新型高档消毒、漂白剂,三氯异氰尿酸全世界总所产能力超过8万t。
分析中用以检验锑和锡。测定铅、钙、铜、镓、磷、碘化物和硝酸盐。测定血液尿素氮时,配标准溶液,测定血清胆红素。烃的分离。分析中用以分解氮的氧化物及亚硝酸。制备培养基。福林法测定尿酸时的稳定剂,均相沉淀。